养老金产品客户登录
  • 机构客户
资管客户登录
  • 机构客户登录
年金客户登录
  • 个人客户登录
    企业客户登录
95500; 400-820-9966
English
简体中文
首  页 产品专区

企业年金计划管理产品

  • 集合计划
  • 单一计划

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产品

  • 货币型养老金产品
  • 固收普通型养老金产品
  • 混合型养老金产品
  • 股票型养老金产品
  • 股权型养老金产品
  • 专项养老金产品

养老保障产品

  • 个人养老保障产品
  • 企业薪酬服务产品
服务专区

长江卓尔服务

  • 卓尔品牌
  • 卓尔特色

专业服务能力

  • 受托管理
  • 投资管理
  • 账户管理

操作指南

  • 业务办理
  • 业务咨询
  • 长江微服务

常见问题

  • 热点问题
  • 企业客户
  • 个人客户

支持与下载

  • 企业客户
  • 个人客户
长江资讯

长江快讯

养老金资讯

长江公告

投资管理

投资理念

投资风格

金融知识宣传

  • 养老金投资
  • 消费者教育
信息披露

产品净值披露

  • 养老金产品净值披露
  • 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净值披露

基本信息

  • 公司概况
  • 公司治理概要

专项信息

  • 公开质询
  • 股东股权
  • 资金运用
  • 互联网保险
    • 互联网保险业务网站网址
    • 互联网保险产品信息
    • 公司分支机构及联系方式
    • 客户服务及投诉电话
  • 关联交易
    • 重大关联交易信息
    • 分类合并披露信息
    • 其他需披露交易信息
  • 投资管理能力

重大事项

  • 重大事项信息

年度信息

企业年金信息披露

  • 企业年金产品信息披露
  • 养老金产品信息披露
  • 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
  • 年度信息披露
  • 季度信息披露
  • 临时信息披露

企业年金产品信息披露

  • 季度/年度信息披露
  • 临时信息披露

养老保障产品信息披露

养老金产品信息披露

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

关于长江

公司简介

公司荣誉

公司文化

大事记

招贤纳士

招贤纳士

信息公开

企业基本信息

人力资源

企业文化

社会责任

投资者关系

投资管理

投资理念
投资风格
金融知识宣传
养老金投资 消费者教育
投资管理 > 金融知识宣传 > 养老金投资 >
2016年CPI温和收官 未来货币政策或转战抑泡沫

2016年全年CPI和PPI分别定格在2.0%和-1.4%,并没有出现年初市场所担心的滞胀。市场普遍预期,今年PPI同比涨幅有望继续回升,但去年底以来的高涨态势不会长时间延续,CPI则继续保持温和涨势,整体通胀压力不会太大。
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今年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。分析人士认为,今年政策重点在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金融风险,相对偏紧的政策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上行,无需采取类似加息等额外货币紧缩措施。

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数据显示,去年12月份,CPI同比上涨2.1%,较上月回落0.2个百分点。这是CPI涨幅连续三个月保持在2%以上。

从全年来看,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.0%,涨幅比2015年扩大了0.6个百分点。不过,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去年初政府制定的3%的通胀控制目标。

今年全球通胀水平有回升的趋势,加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反弹,市场似乎对今年中国的通胀问题又有所担心。

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据记者表示,今年CPI预计仍会温和上升,年中可能迎来高点,个别月份涨幅或突破3%,全年走势受食品价格的季节性走势影响而有所波动。他认为,今年全年CPI涨幅或高于去年,但不会超过3%。

去年以来,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,也带动PPI反弹,并于9月份实现同比正增长。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,12月份,PPI同比上涨5.5%,涨幅较上月扩大2.2个百分点,创下逾五年以来新高。这是PPI连续第四个月同比正增长。

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称,PPI涨幅扩大的原因:一是受汇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,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推升了部分工业品出厂价格;二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,去产能、去库存政策的效果显现,供需关系逐步改善。

数据显示,2016年全年PPI同比下降1.4%,降幅比2015年收窄了3.8个百分点。市场普遍预期,今年全年PPI涨幅有望实现正增长。

刘学智表示,楼市政策收紧,债市经历震荡之后,不排除闲置资金流入工业品和消费品领域,推升相关价格加快上涨。预计今年PPI高点出现在一季度,呈前高后稳的特点,PPI全年涨幅上升至5.5%左右。

不过,他认为,宏观经济缓中趋稳,经济运行状况难以支撑物价明显高涨,PPI对CPI的传导作用减弱,整体通胀压力不会太大。

对于未来政策走向,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据记者采访时表示,通胀目前尚不构成担忧,央行货币政策取向转向“中性”,更多是针对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降低金融风险,金融去杠杆客观上会收紧货币环境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上行,因此无需采取类似加息等额外货币紧缩措施。

来源:上海证券报

网站声明 | 加入收藏 | 网站已支持IPv6

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@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 备12028297号

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84号